家长不能在投射中养育孩子,否则会在孩子内心中埋下自我弱化的种子

在育儿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怀揣着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然而,有时家长过于强烈的期望和意愿,会以“投射”的方式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从而在孩子内心中埋下自我弱化的种子。

一、每个孩子都会有意无意地扮演父母给自己设定的角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无意识地扮演父母给自己设定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设定,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意愿的投射。

1. 孩子在婴幼儿阶段会全然地承接父母的投射

婴幼儿时期,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尚未完全形成,他们通过模仿和感知来认识世界。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意愿,会不自觉地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2. 承接了父母内心投射的孩子会无条件忠诚于父母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父母的期望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影响下,孩子会无条件地忠诚于父母,包括情绪、情感和行为模式。

他们努力满足父母的期望,以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关爱。

然而,这种忠诚往往会导致孩子失去自我,难以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

二、孩子往往容易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中承接投射来的角色:没有外力帮助,我搞不定任何事

父母的过度保护是投射式育儿的一种典型表现。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容易承接投射来的角色,即“没有外力帮助,我搞不定任何事”。

这种角色设定让孩子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缺乏自信,过分依赖父母或他人的帮助。

1.过度保护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与父母特别是母亲产生共生关系

孩子会习惯性地通过操控父母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

2.过度保护会让孩子无法区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界限

他们可能会习惯性地控制别人服从自己,而非简单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种控制欲的强化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社交中难以与他人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3.过度保护还会让孩子内心强化负面剧情模式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失败和挫折是注定的,无法改变。

这种消极的自证预言会让孩子失去努力的动力,形成一种无助和绝望的心态。

同时,负面剧情模式还会吸引低频能量形成客观阻力,让孩子在追求成功和幸福的道路上更加艰难。

三、父母要把做“导演”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学会“编写”自己的剧本

当父母过度地将自己的期望和意愿投射到孩子身上时,孩子会不自觉地扮演起父母“编写”的剧本中的角色。

他们会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而努力改变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然而,这种改变并不意味着孩子真正实现了父母的期望,相反,他们会因为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而感到内疚和焦虑。

在孩子的心里没有形成自我认同的情况下,他们会完全认同父母的期待和意愿,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然而,这种认同并不意味着孩子真正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期待,相反,他们会因为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而感到困惑和迷茫。

长期下去,孩子会形成自我否定的心理,对自己的评价过于负面,难以形成独立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四、父母在婴儿期对孩子的投射会反馈给孩子,强化亲子之间的互相投射

在婴儿期,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最强烈的。

在这个时期,如果母婴共同体严重受挫,孩子即便成年了也会一直无条件、缺乏界限地满足心理需求,表现为孩子成年后依然过度追求本我的快乐原则,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或者在异性关系中表现出混乱和不稳定,难以建立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

父母将自己的意志挤入孩子小小的身心,而孩子的自我则在愧疚和逃离交织的复杂情感中,催生出叛逆。

这种叛逆是孩子对父母过度控制的反抗,也是他们对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渴望和追求。

写在最后

幼小的孩子无条件地爱着父母,离不开父母,否则无法生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无限制地将自己的期望和意愿投射到孩子身上。

过度投射的育儿方式会让孩子失去自己是一个独立生命体的感受,甚至发展为空心病。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避免过度投射自己的期望和意愿。他们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控制者和支配者。

如果家长您的孩子也有厌学、沉迷电子产品、叛逆、心理问题等状况,

如果您不懂得如何快速解决,请尽快联系我们,在琢玉家庭教育师资团队的专业力量介入下,尽快帮您解决问题。

(可直接在后台留言,免费咨询)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4-07-04
首页标题    抑郁焦虑    家长不能在投射中养育孩子,否则会在孩子内心中埋下自我弱化的种子